第0753章 和谈与倒左
与董福祥同期的汉军,高万镒战死,张福满举家投河,扈璋投诚后泯然众人,刚八在全军覆灭后成了孤寡老人。
不能不说,这董福祥是个高人,能听部下劝,而刘松山却听不进去。
要是听了的话,刘松山就非普通将领,可能也成伟人了。
后来,这董福祥能从历史节点上冒出来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按陕甘分野原则,刘松山进灵州境,进郭家桥,进灵州城,都有马朝清的代表周斌派出的专人配合、训导。
高层看他的灵州系列作战,亦应如此,且应贯彻到底,就是路过吴忠堡、金积堡,也不能例外。
美好的愿望,也是要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?不过,该有的也都有,要来的终归来。
据说,马朝清与刘松山的谈判,前后共计3~4次——
陕甘分野,不过是周斌初进刘松山大营陈情的结果,希望刘能分别对待陕甘,还表示会约束部下,保证不对抗大军。
1869年9月,同八月初至十三日,刘松山入灵州之初,马朝清本人先后三次赴刘松山大营,为陕西回军求抚——
1、八月初某晚,马朝清亲自到刘松山大营,说“陕回抚有端倪,已经禀知陕甘总督署总督饬办”,即穆图善。
刘松山亦将此乞抚情形,上报给了左宗棠。
第二天刘军沿路清剿,马朝清属下各寨堡却纷纷出动武装示意,刘松山认为是时间太紧,马朝清还没来得及将政策宣布下去,怕引起对方误会,就暂时按兵不动,贴出告示并周斌专人:“凡甘回概免剿办”。
第三天,沿途寨堡仍向刘军列队放枪,刘军便拉开架势出动,甘回便退回堡内。
如此者再三,到第四次时,刘松山出令还击,当场击毙30余人,余等退却。
马朝清说的,亲自招抚白老虎等陕回,需要时间。
4天过去,皆无回音。
同时,金积堡出来300多精兵,吴忠、灵州附近堡寨的回军,重新占据了郭家桥。
就食宁安堡的陕回马正和、崔伟两部,前赴援助,掘开秦渠,放水围困官军。
2、同八初八,马朝清第二次亲临刘松山大营,报说——
“陕回言行相悖,反复无常。
“其求抚者,引领而待命,其凶悍者,犹涉险而跳梁。
“近在宁灵地面及中卫之安宁、恩和、石空等堡肆扰,均受其害。”
其中,并未言及:前往内蒙河套、阿拉善、定远城、鄂尔多斯等旗等打劫的回军,也参与了中卫、宁安、恩和等地的骚扰。
3、同八十三,马朝清第三次到刘松山大营,答复:“陕回一律求抚。”
意思是,这次谈妥了,陕回答应一律投诚。
既然投诚,放下武器,交出马匹,等待安置,就是了。
实际情况,雷正绾的报告是,“固原回民喧传吴忠堡已经被官军击破,马朝清急调预望城、同心城、黑城子等各堡回民助逆。”
马万春率固原游骑,甘回,过固原南进,阻止刘军南下。
固原提督雷正绾,驻古城川石家沟,接到线报:固原首领毋仲元,被白老虎胁迫,携眷北徙金积堡。
白老虎、李正荣,一陕一甘回军,进攻雷正绾,提督周兰亭从瓦亭关疾援,击败白老虎,情形前已写过。
马朝清三次替陕回求抚,其结果并未消弭战争,实际争战更烈,这也是左宗棠另眼相看马朝清、白老虎等人的深刻原因。
兵者诡道也,能不诡么?
就在互相试探时,10月中,灵州城出事了——刘军饷银被劫,领饷提督1名被杀,30余名兵站守卫全部被杀,灵州城重新被回军占领。
这无疑是,马朝清的反击,是谓灵州事变。
该事变,不仅使刘军前功尽弃,宁灵战场改观,也使西北官场倒左风达到了**。
这是抚派人物应有的动作,也是马朝清继续维持和平的最后希望。
陕甘与北京,两地遥相呼应,面上弹劾刘松山失灵州,实际又是针对左宗棠。
从左1857入陕,这是穆图善第二次参与倒左,上次是西捻出陕,这次是灵州丢失。
这次倒左的领队、主攻,是帝都神机营王大臣,助攻是,绥远将军定安、署陕甘总督穆图善。
总教练是,大功告成的李鸿章,李中堂。
上次倒左,前接绥德兵变、后接高连升被杀,以至大妈想阵前换将,并令刘铭传率2万淮军进驻西安,以随时取代左楚军。
所幸左总拱卫帝都、守运河左岸表现良好,金执政招见,出面给平息了。
这次倒左,是定安与穆图善的联手反攻,认为左军入陇,特别是围剿吴忠堡,破坏了达成已久的宁夏抚局。
马朝清的归顺就抚,是二人的最大政绩,脸上的金片,马朝清的再度起义,是刘松山即左宗棠的执意进剿刺激而成。
绥远将军定安,奏语,“刘松山滥杀激变,甘肃降回变乱,灵州失守”。
并抄报,神机营王大臣——
“刘松山一军,在灵州城北,不分良莠,肆意杀戮,以至降回疑惧,陷城掠粮。
“其蹿踞上八堡一带陕回,仍旧往来骚扰,昌贵等堡回民亦叛。
“平罗十八堡回众,并至昌贵处,有欲先占宁夏郡城之谋。”
穆图善是多隆阿入陕的功臣,也弹劾说,“马朝清宜抚不宜剿,刘松山进逼吴忠堡,即为滥杀无辜,激其走险,恐难收拾。”
神机营王大臣,收到定安的抄报,连夜与李中堂商议,次日即上奏朝廷弹劾刘松山。
此时,清廷仍是在金童玉女共掌之下,六部合议时——
文华大学士、北洋大臣李鸿章,因淮军人才济济,力主裁撤湘楚系刘松山。
军机、**大臣沈桂芬,则持异议,认为欲平西北,必去马朝清,非左宗棠不行。
沈桂芬,当朝第一汉臣,此时的李中堂还奈不何他,否则左总就下去了,上刘铭传,淮军上。
还是金童站台,大妈照准,挺沈桂芬,非左总不可。
这次倒左,竟又没掀掉左总,只是被严责了一番,刘松山还是照旧干活,前军大将。
